「吃完感觉很胀」「没吃也一样很胀」,腹胀作为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,一直困扰着患者,不仅影响其正常饮食,也影响着其正常的社交和生活。
什么是腹胀?腹胀都由哪些原因引起?该如何缓解和预防?成都博仕胃肠病医院专家特为大家详细科普腹胀的产生、治疗、预防等方面的知识。
一、什么是腹胀?
成都博仕胃肠病医院专家认为,腹胀主要是患者主观觉得不舒服,重点在于主观感觉,而不是肚子里真的有多余的气体或者水,是来自于大脑的信号。
以前人们认为,腹胀与肚子里多余的气体,是直接相关的,但实际上很多腹胀的患者,检查过后并没有发现肚子里有多余的气体或者腹水。
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,肠易激综合征等容易有腹胀的患者,常常有一定的情绪或者精神问题。于是,有时候医生会跟患者说,不需要吃药,回家好好调整调心情,就会好的。
二、为什么会发生腹胀呢?
1. 肠道高敏感性
这是很多医生都认同的,关于功能性胃肠病的一个理论。简单地讲,就是这部分患者的肠道神经比较娇气,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较轻或正常的刺激,就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腹胀、腹痛等肚子不舒服。
2. 产气细菌增多
我们的消化道里其实并不「干干净净」,还有着千千万万的细菌定植。对!有人觉得就是这些细菌搞的鬼,于是就用了一些实验的方法,检查了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和健康人的粪便、肠粘膜等。
结果确实发现,一些被腹痛、腹胀等问题困扰的功能性胃肠病的人,产气的细菌数量增加,而它们很有可能就是引起这些症状的重要原因。
3. 大脑判断错误
大脑如果出现了问题,也可能会引起腹胀的困扰。
腹胀毕竟是一种主观感受,而这种感受最终还是由大脑得出。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长期腹胀的患者,可能会伴有轻度的精神障碍。
胃肠道里也有神经系统,而且和我们的大脑还有一定的相似性。现在也有人将其统称为「肠脑」,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。
4. 其他
除此之外呢,胃肠动力减弱、食物不耐受、糖吸收不良综合征和长期便秘等,都有可能引起慢性腹胀。
三、经常腹胀,我该怎么办?需不需要检查?
经常出现腹胀,饭也吃不好,还总是嗳气,精神状态不佳,那个滋味简直难受极了。甚至有时还会想这个症状到底严不严重,需不需要检查呢?
由上面可知,引起腹胀的原因有很多,一般来说,长期精神紧张、忧郁,经常坐着缺乏运动的人若平时多运动、转移注意力、做好心态方面的调整,腹胀现象可以缓解,不用太过于担心。
但是我们需警惕的是:胃肠疾病、慢性病、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也容易引起腹胀的症状。
因此,如果经常出现腹胀的情况,患者首先要看是否伴随其他症状,比如是否存在腹痛、消化不良、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等,根据情况的不同,做的检查不一样。
一般来说,经常出现腹胀的患者可以做个大便常规、胃肠镜以及肝功能检查,如果确定为器质性疾病,应及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对症治疗。
四、平时生活中应如何缓解腹胀?
1. 调节心情
生活工作压力大、焦虑、抑郁等精神障碍,都是引起功能性胃肠病的重要原因,所以对于大部分的腹胀患者来说,可以通过运动、旅游、多想多做些开心的事情等方式,来调节情绪、缓解压力,同时可以转移注意力。
但是,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,仍然无法走出焦虑、抑郁,那么应该尽快向专业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寻求帮助。
2.吃对东西
腹胀的人群中,很大一部分有肠道微生态的失调或改变。肚子里产生了过量的气体,气体又都积在肠子里,就会引起腹胀了。因此可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、比如少吃苹果、芒果、樱桃、蜂蜜、韭菜等,还有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,这有可能会加重腹胀。
像有的人喝了豆浆、牛奶就会一直放屁,一吃红薯就觉得肚子胀,就完全可以把这些食物统统列入黑名单。
3. 适当用药
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证实了抗生素、益生菌、促动力药甚至是抗焦虑抑郁药,都有助于改善功能性疾病引起的腹胀、腹痛、腹泻。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是安慰剂效应。
但普遍还是认为,益生菌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方面有一定的用处,促动力药物可以加速胃肠道的蠕动,对于功能性胃肠病或便秘引起的腹胀,也有一定的效果。
所以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药物辅助治疗。但所有的药品,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,千万不要自行购买服用,特别是抗生素、抗焦虑药物。使用不当的话,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。
4. 求助医生
如果你已经尝试了改变生活方式、多种药物治疗,但还是饱受腹胀的困扰,那么就应该去找医生咨询,看看是不是要进行其他治疗。
因为,还是有一些胃炎、炎症性肠病、肿瘤等其他胃肠道疾病,都有可能引起这个症状,而这些都需要其他专门的治疗方法。